02:10

极目新闻记者廖仕祺

通讯员尹茜

视频剪辑廖仕祺张坚

实习生张子宜

过去,在医疗领域,内镜曾一度被认为只是一项检查工具,帮助医生观察病变。一个多世纪以来,消化内镜经历了硬质内镜时代、半可曲式内镜时代、纤维内镜时代、电子内镜时代,实现了从危险到安全、从模糊到超清、从简单到复杂、从诊断到治疗、从痛苦到舒适的多层面跨越式发展。

30多年前,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方向明刚入行时,面临的还是简陋的内镜设备、单一的项目,每做一次内镜检查都需要双人操作,视野范围也非常有限。随着在内镜领域不断深入钻研,方向明逐渐认识到,小小的内镜原来大有乾坤。

30年后,在方向明主任手中,内镜不仅能辅助检查诊断,更可以治疗越来越多的复杂疾病。如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及内镜诊治方面处于江城先进水平,临床业务及技术指导辐射至市内大部分地区,随着技术的逐步提高及成熟,也将进一步向精准化深入发展,使消化内镜微创技术、消化道危重症综合治疗能力进一步提高。

男子呕血两天后休克医生急诊内镜下止血

41岁的刘先生(化姓)有多年乙肝病史,却未规范治疗。近3个月,身体多处出现瘀血、瘀斑,牙龈也偶尔有出血症状,但由于工作繁忙,他并未放在心上。5月底,他还出现了呕血症状,连续呕血了两天,还解了三次黑便,一次上厕所时,刘先生直接晕倒在了厕所里,吓坏了的母亲赶紧拨打将他送到医院。

入院后,医护人员为刘先生进行紧急输液、心电监护、吸氧,输血后,经检查判断刘先生为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考虑到刘先生出血量已超过毫升,还出现了失血性休克,医护团队立即将他转到该院重症医学科,在气管插管下做了急诊内镜下止血。成功止血后,刘先生被转到普通病房,接受了一周左右的药物治疗,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何小谷介绍,肝硬化病人体内通常有一颗“定时炸弹”——食管胃底静脉血管曲张(可突然并发食管胃底静脉血管曲张破裂大出血,死亡率高达40%)。由于这种病人平时可以没有症状,很容易被忽略。食管胃底静脉血管破裂出血后,病人会立即出现呕血、便血或黑便,严重者短时间内会出现头昏、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休克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病人极可能因大出血而死亡,这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早识别出血征象,严密观察病人周围循环状况的变化,迅速准确的抢救治疗和细致的临床护理,均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外科分流手术和断流手术由于治疗时机、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等诸多因素,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且可能加重肝损害。内镜治疗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一线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方式主要有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套扎术,这些技术目前在医院消化内科均已常规开展,而且他们在该治疗领域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男子直肠内长了肿瘤医生不开刀成功剥离

46岁的吴先生(化姓)近2个月来,经常感到肚子不舒服,大便也很不规律,每次吃完饭就很想去厕所。近日,他来到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肠镜检查发现,吴先生的直肠距肛门7厘米处有一大小约2.0厘米*2.0厘米的不规则隆起,经过评估隆起物的大小和深浅,医生决定为吴先生进行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前,医生应用超声内镜检查术评估肿物的位置、大小和性质,随即对其行粘膜下注射,电刀环形切开肿物周边,逐步进行剥离。术中,团队做好仔细的止血,术后钛夹封闭创面,每一个步骤都非常细致,力求完整和完美切除。术后,吴先生恢复情况良好。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方向明介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简称ESD),是一种运用特殊内镜器械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消化道黏膜及粘膜下病变的内镜治疗方法,可以避免外科手术治疗的风险及术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

相比传统外科手术而言,ESD技术属于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医疗费用少,住院时间缩短等优势,具有完整切除病变获得完整病理标本的优点,是内镜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术者的控镜能力及操作细节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一技术主要应用于消化道早期癌症及黏膜下良性肿瘤,包括食管、胃、结直肠等部位。

放大染色后“地毯式搜索”精查胃镜帮男子发现早癌

43岁的张先生(化姓)最近1个月里经常感到胃部不适,为此,医院就医,做了三次胃镜检查,但活检结果均为阴性。近日,张先生来到医院消化内科就诊,鉴于张先生此前就诊的情况,医生建议他接受放大染色胃镜检查,在镜头放大染色下,原本仅仅是发红粗糙的病灶露出了本来面目,病变中央的血管出现结构紊乱及明显增粗的现象,明确符合早癌诊断。经治疗,目前张先生的恢复情况良好。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方向明表示,多数上消化道部位的癌变在早期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这种情况会给早期筛查带来一定困难,为帮助患者,该院消化内镜中心引进了先进的放大染色内镜,这种内镜可让医生对患者的上消化道部位进行“地毯式搜索”,一旦发现可疑病灶,能够将其放大倍,在高清环境下观察可疑病变的微血管、微结构,进而明确可疑病变究竟是否属于肿瘤性病变,为最终确诊提供明确参考。

方向明主任补充介绍,常规的胃镜检查一般应用的是普通白光胃镜,检查时间通常约5分钟,这种检查方法对于发现普通的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中晚期胃癌等疾病已经足够,但是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与普通胃镜检查相比,内镜精查是在常规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后,进行放大染色内镜,甚至超声内镜等检查,使对病灶的观察更细致入微,从而判断是否癌性病灶,癌组织的浸润范围及浸润深度,有无内镜下治疗指征。特别是对于胃、食管癌高危人群时,这类早癌筛查非常有意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胃镜精查在无痛条件下进行,让患者在短暂的睡眠状态下完全放松自己,安全地进行胃镜检查,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检查完毕很快就能苏醒;另一方面在无痛条件下由于没有恶心反应,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仔细进行全方位的观察。

人体电子眼怎么“洗澡”?记者带你去现场一探究竟

肠胃不舒服,很多人都做过胃肠镜,让这双“电子眼”进入体内,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可重复使用的内镜会不会导致交叉感染?近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为各位网友一探究竟。

记者在现场看到,内镜清洗工作站里摆着大大小小的仪器,每当有患者使用过的胃肠镜被推进清洗工作间后,洗消护士就忙开了。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护士长黄箫介绍,内镜清洁的第一步是将使用过的内镜放入酶液内刷洗三次,直至无可见污物,用纱布擦洗镜身,通过全管道酶液灌流3分钟,此过程耗时8分钟左右;第二步是漂洗环节,洗消护士会利用流动水冲洗镜身加全管道灌流3分钟,冲尽内镜外表和腔内的清洗剂;接下来就是消毒了,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洗消护士会用邻苯二甲醛高水平消毒5分钟,凡做内镜下治疗及与破损黏膜接触的内镜是用过氧乙酸灭菌10分钟。消毒槽内的消毒水每天都会用试纸测试,并与标准色卡比对,比对合格方可使用,消毒液都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及时更换。

消毒后,内镜开始进行末洗,洗消护士利用纯化水冲洗镜身加全管道灌流3分钟,最后将处理过的内镜放入“干燥”环节,消毒人员利用75%酒精进行干燥,并擦干镜身。20多分钟后,结束清洗的胃肠镜再由转运车车推进内镜诊疗室。

每天下午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所有内镜会在清洗消毒后,被放入专门存放内镜的储存柜,次日清晨7点,再将它们全部取出,做完晨间消毒工作,再用于给患者检查及诊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bnqw.com/kjschl/13311.html
------分隔线----------------------------